1970年代末,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在即,亞洲冷戰氛圍有所緩和。金門,冷戰前線的島嶼卻反常的加強了軍事化的程度,就是在這個時候,金門防衛部決定興建一所藏身在坑道裡的醫院——花崗石醫院。
當年的中國時報記載,這所金門坑道醫院於1978年開工,歷時兩年建成。軍隊炸開了一處太武山南麓的花崗石岩層,硬生生挖出長達一千八百公尺,互相交錯的坑道作為醫院。蔣經國親自為其命名,還撰寫了落成誌:
然而這座象徵「國軍力量、金門戰鬥精神」的醫院使用的時間並不算太長。先是,隨著國軍逐年裁減而脫離軍隊,改由衛生署管理。後來,在金門的醫療資源逐步完善的情況下,花崗石醫院於2007年正式停止運作。
或許我們該慶幸,預計作為戰地醫院的花崗石醫院沒有機會發揮原本的功能。相反的,在金門仍被視為戰地的年代,花崗石醫院對於本來就缺乏醫療資源的離島來說,確實擁有不應忽視的貢獻。
12年過去了,花崗石醫院仍然處於廢棄的狀態,雖然有關改造重生或是開放成觀光景區的討論不斷,然而沒有任何一項計畫付諸實行。醫院荒廢的愈久,就有愈多相關的靈異事件傳出,只要夠膽搜尋都能找到一籮筐花崗石醫院鬧鬼的故事。
今天,封住坑道入口的鐵欄杆依舊深鎖,當地人不願意接近,遊客也不會經過,只有那些膽量夠大的勇者,能夠找到「旁門左道」潛入,揭開廢棄醫院的神秘面紗。(如果還出得來,記得要去拜拜!)
天梯是花崗石醫院內特別的建築構造,也是許多探險者最想找的景觀之一。建造時為防止人員因坑道口被敵人封鎖而受困,設計了一個向上的逃生出口,讓人員可以從花崗石岩層的上方逃離,不會受到山下和洞口的敵軍攻擊。
因此,施工時是從坑道內逐層炸開上方的岩石,同時搭建簡易的手扶梯向上,最終大約炸出了七層樓高的通道。從最底層向上看,逃生出口僅能照入微弱的光線,在黑暗中向上爬彷彿通往天堂,因此被稱為天梯。
顧名思義,就是在醫院中過世的人通往天堂的動線。花崗石醫院內建造了一條角度較小的坡道作為遺體的出口,坡道一邊是讓家屬或隨行人員行走的樓梯,一邊則是讓運送遺體的推車方便通行的斜坡。
注意!軍中學長說過探險的時候,絕對要走在樓梯上,不要走推車通行的坡道!不要問為什麼,不吉利。
花崗石醫院在1980年完工,然而,1979年元旦解放軍就停止了單打雙不打的政策,而且後期打的大多都是宣傳彈,直接威脅相對減少許多
為何還要興建像花崗石醫院這樣大規模的地下工事呢?
有時候,人類世界的疑點,比起怪奇故事更加詭異。
最後,我們還是要呼籲:廢棄的軍事建築,包括花崗石醫院,本身就有一定程度的危險性,沒有萬全準備,切勿輕易闖入!
不是金門出生,也未長住過。與金門有的僅是一段緣分,卻徹底愛上這座島嶼。因此,誓要窮盡畢生之力,宣揚金門之美,傳承在地薪火,譜寫出最動人的浯島故事。其貌不揚者能做一場金城武的夢,不是金門人也可以成為浯島之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