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牛沙龍|黑色恐怖:金門鼠疫來了怎麼辦?

2024年8月12日,忽悠旅社舉辦了【金牛沙龍|閱讀討論會】,主題為【黑色恐怖:鼠疫來了怎麼辦】

在金門這座充滿故事的島嶼上,鼠疫曾經是居民們的夢魘,年年復發,成為揮之不去的黑色恐怖。

這次【金牛沙龍】讓我們重新審視這段歷史,以及社會在面對疫情時的應變方式。

1951年金門設立的臨時檢疫站工作人員,來源:金門鼠疫防治(四),國史館藏,數位典藏號:028-040000-0074。

文獻選讀:金門鼠疫的歷史記錄

本次活動中,我們帶領參與者選讀了兩篇關於這段歷史的重要文獻——1949年地方發行的僑刊《顯影》,以及1950年軍方主編的《正氣中華報》

金門當時規模最大的軍醫院——五三醫院,院長邢友良針對鼠疫作詳細的介紹,灌輸軍民正確的防疫知識。來源:正氣中華報,1951年4月16日。

根據上述文獻的記載,我們首先嘗試釐清以下問題:

1949年,金門同時遭受天花與鼠疫的侵襲,短短數日內奪走了數十條生命。在當時公共衛生體制尚未健全的情況下,居民面對這場傳染病該如何自救?

一年以後,1950年春季,鼠疫再次爆發。此時,軍方已全面接管金門,局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。軍方在面對同樣威脅時,採取了哪些不同的措施?金門居民是否依然只能淪為鼠疫的犧牲品?

透過這兩篇文獻史料,我們比較了前後兩年的異同,討論作者如何描繪鼠疫的危險性,並嘗試用哪些方式和理由動員讀者採取防疫措施。

同時,我們也深入思考了1949年與1950年之間的差異原因,以及這些差異如何反映出金門社會的轉變。

鼠疫的歷史反思與當代對照

阿爾貝·卡繆(Albert Camus),來源:亨利·卡蒂埃-布列松(Henri Cartier-Bresson),馬格蘭攝影通訊社。

阿爾貝·卡繆(Albert Camus)曾在《瘟疫》(La Peste, 1947)中說道:

“C’est une idée qui peut faire rire, mais la seule façon de lutter contre la peste, c’est l’honnêteté.” 這個概念可能會引人發笑,但與鼠疫鬥爭的唯一方式只能是誠實。

金門自1950年代後,鼠疫就已經徹底絕跡。儘管,我們未曾親身經歷鼠疫,但共同度過新冠疫情的我們,只要足夠「誠實」,必定能從金門鼠疫的歷史經驗中找到借鏡,發現人性的相似之處。

回饋與展望

活動結束後,我們很高興收到許多參與者的回饋,其中一位表示:

「很喜歡活動挑選的材料,經過背景資料的介紹後,兩篇文章變得很有趣,也讓人對於那個年代的情況有了很多的想像,會想再花時間更多了解當時的歷史文化。」

另一位參與者則提到:

「透過小組討論和總結分享,會發現有很多思路和不同想法,第一次參與好有趣,下次會想再來~」

這些回饋讓我們更確信,透過閱讀與討論,歷史能夠更加具象,也能幫助我們理解當下的社會與未來的可能性,這正是我們希望達到的目標。

金牛沙龍:穿越時空的思考之旅

忽悠旅社將繼續秉持「藉知識啟發旅行,從旅行經驗知識」的信念,敞開【金牛沙龍】的大門,與大家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深度思考之旅。

未來,我們將策劃更多圍繞金門歷史與文化的討論活動,深入探討戰爭、疫情與社會變遷的關聯,讓歷史不僅存在於書本中,而是成為我們理解當下世界的鑰匙。

本次【金牛沙龍】由忽悠旅社 X 浯日咖啡 聯合舉辦。


關於「金牛培育」

「金牛培育」是一項結合金門文化、青年培力與地方創生的綜合計畫,旨在透過Open House的理念和模式,打破青年社群之間的隔閡,深化對金門生活的理解與認同感。該計畫內容涵蓋文化走讀、藝文講座、閱讀討論會及產業體驗等多樣活動。透過文史轉譯和產業剖析等方式,讓參與者深入了解金門的歷史背景與風土人情,進一步串聯青年與地方資源,打造一個持續且具有影響力的青年平台,推動金門在經濟、文化與社區的可持續發展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