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二三砲戰時,烈嶼地區的指揮官就是郝柏村本人,對於過去的防區——烈嶼——想必再熟悉也不過了。30年過去,聽聞部隊在自己年輕的駐防地闖下如此大禍,已經高升參謀總長的他,是以什麼樣的心情寫下日記。是震驚、氣憤,還是只是對下屬感到失望呢?
無論真實的心境如何,如此醜聞若被公諸於世,勢必嚴重破壞軍方與政府形象,甚至有可能害自己丟官,身為參謀總長,郝柏村要做的就是極力亡羊補牢,盡量將事件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。
陸軍總司令蔣仲苓結束調查,郝柏村向總統報告完畢後。軍方內部決定開鍘,立即懲處相關人員,從金防部、烈嶼師部到旅、營級單位,一共拔掉了40多名軍官。5月28日,郝柏村詳細記下處分方式:
然而,疑似經退役返台的義務役官兵之口,外島軍隊誤殺難民的消息,依然在台灣傳了開來。紙畢竟包不住火,況且撤換金防部司令官,這等大事也不可能長期保密。烈嶼四維連的排長劉文孝,幾乎在當天就已經聽說師長和司令官,因為射殺難民的事情而被撤職了。
當下他還感到相當詫異,畢竟戰備規定寫的就是「強行登岸者格殺勿論」。若真要追究,守軍犯的錯誤也應該是,沒有及早發現目標,並且將其驅離,還讓該船靠岸,暴露了防線弱點。
視角回到台灣,當時成立不到一年的民進黨,獲悉外島軍隊誤殺難民後,剛當選立委的吳淑珍,立刻於6月5日在立法院發起質詢。然而,吳淑珍的質詢顯示,當時民間流傳的說法是:
如同劉文孝排長的日記所述,在當年金門戰地的前線氛圍下,來路不明的船隻越界的情形經常發生,離岸過近的漁船被守軍擊沈的消息也時有耳聞,並沒有人會特別在意詳細情況。因此,要搞清特定案件的來龍去脈並不容易,外界自然也無法輕易掌握原貌。
外界傳聞與實際情形已有出入,在野黨也只能提出,金防部司令官被不尋常撤職作為證據。因此,即使輿論沸沸揚揚,軍方依然能四兩撥千斤的化解危機。國防部發言人張慧元當下否認謠言,僅說烈嶼守軍擊沈的是一艘越界的大陸漁船,並不是什麼「難民船」,上頭也沒有「自己人」。
直到多年後,郝柏村將自己擔任參謀總長時的日記公開出版,才證實1987年3月7日,烈嶼守軍打死的,確實是越南漁船上的難民,並不是來自大陸的「匪船」。然而,這艘船上的難民身份究竟為何,依然眾說紛紜。他們真的是越南人,還是如劉文孝排長聽人所說,是一艘載滿「越南華僑」的難民船?又或者,是不是真如吳淑珍的說法,船上是越戰後政府留在當地的政工人員,因走投無路而淪為難民呢?
這幾位難民是整起事件中,至今依然幽暗的一角,我們無從看清他們的身影和臉龐。他們究竟是誰、身份為何,我們或許無法得知這個問題的解答了。它已經伴隨3月7日的那幾聲槍響,永遠埋沒在烈嶼東崗的海灘上了。
不是金門出生,也未長住過。與金門有的僅是一段緣分,卻徹底愛上這座島嶼。因此,誓要窮盡畢生之力,宣揚金門之美,傳承在地薪火,譜寫出最動人的浯島故事。其貌不揚者能做一場金城武的夢,不是金門人也可以成為浯島之子。